首页社会关于当年明月,我也许是信的

关于当年明月,我也许是信的

读者投稿 01-16 09:56 51次浏览 0条评论
看到一个传闻,说当年明月疯了。

任何一个传闻,都有成真的可能,而且根据我的经验,越是有悖常理的东西,却往往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人的想象力,从来没有现实那样荒诞。
当年明月是谁呢?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一个公门中人,写了一个畅销的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就此走上了飞升之路。
《明朝那些事》我大学的时候看过。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那都是明史的启蒙读物。写得很流畅,用现在的话,很有网感。而那个时候,网感还是一个很难得的东西。
你能看出来,这个人对于历史有自己的见解,有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不是那种单纯的普及知识,讲段子说轶事,里面都有他自己的观点在。
你也能看出来,他懂的不仅仅是明朝的历史,只是这一个朝代,比较神奇,比较跌宕,写出来更有故事感。当年明月在私底下,其实是个比较寡言的人,但谈到历史,就能滔滔不绝,旁人根本插不进嘴。
但也就是因为历史看得太多,也就洞察了人性。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但科技进化得太快了,这百年,遮蔽不了漫长的演化。人性,还是那样的,动物性还是要超过一切,为了利益,你有时候要团结同类,但同样要被同类觊觎。
言而总之,有钱了,有位置了,也有名气了,但明月显然没有那么开心。人都是这样的,他年纪轻轻获得了别人一生都没有的东西,但幸福感并不会呈现阶梯上涨,因为到了那个阶段,他会有新的欲望和追求。
所以,说他疯了,我虽然会怀疑,因为没有事实证据。但我也可以理解,因为人是会变的。你20岁时候相信的东西,到了30岁,经过了阅历和经历,总是会有所出入。
伴随传闻的,还有一个当年明月的采访,他说自己明显地听到了一个声音,让他把书写出来。于是他就开始了。是一种意识凭空进入了他,握住了他的手,让他写出来。

图片


说得神乎其神。但其实是真的。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常常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就像梵高眼中的向日葵、贝多芬聋了以后创作的命运交响曲。他们的感官,就是与常人不同。
追求不一样了,又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这一切就会压抑下来,变成人的一部分。
当年明月在追求什么呢?其实他在书里也写的很清楚了。
《明朝那些事》的结尾,他写的是徐霞客,说他不为名利,只为探访河山——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虽然在现实中,徐霞客之所以能够遍览中国,还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底气,比如他本来就是个二代,比如他去到很多地方都有驿站可以住,有向导可以带路……
当年明月未必不知道这些事情,但他没有写出来,他选择的,是徐霞客淡薄名利的这一环,而不说,他已经有了名利。
就像他自己,已经有了的,不需要在意,而没有的,却还要追寻。
现在的当年明月,究竟他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过着人生,还是背离了这一切。
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吴柳芳是每个失意者的一面镜子 课本上卖油翁为什么要删掉最后一句?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