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朱敬一:《赵紫阳传 -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读后

朱敬一:《赵紫阳传 -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读后

读者投稿 01-06 17:28 487次浏览 0条评论

分上、中、下三册,是一套非常长(一千两百五十页)、非常好的书,非常值得推荐。

对中国共产党,你了解多少?

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读了不少中国共产党的相关书籍,算是相当了解共产党的。但是读完《赵紫阳传》,尤其是其中关于1950年代、1960年代的详细文献,记述土改时期斗争地主、虐杀地主(至少两百万人死亡)、大跃进时期农业增产虚报引发的大饥荒(死亡至少6000万人)、文化大革命时期天翻地覆的灾难等等细密文字,我才了解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还不够。

我的了解不够,恐怕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的了解就更薄弱了。这种了解不足,坦白说对台湾是非常危险的。我认为所有10职等以上的简任行政官员,都应该读一读《赵紫阳传》,算是对两岸关系的恶补。

我曾经描述,毛泽东像是得了「斗争症候群」的一个病人,一生都致力于以各种名义斗争他人,巩固自己的权力,人民死伤千万完全不当回事。在毛统治中国30年后,中国共产党上上下下都已经沾染了斗争之毒,批斗他人的理由永远不虞匮乏,信手拈来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或「左倾躁进主义」的帽子,斗争永不疲劳、绝不手软。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台湾很难跟这个国家打交道。

史料搜集极为周全

《赵紫阳传》这本书由中国记者卢跃刚执笔,引读史料非常丰富,几乎把赵紫阳从政四十年所有讲话、开会的纪录,全部挖出来检视。许多读者可能会对这些琐细资料嫌烦,但是你如果稍微了解共产党、了解最近几十年的中国政治斗争,你就可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年,高层政治人物全是在斗争阴影之下存活;他们的观察风向、表态精准、用字遣词仔细拿揑、文稿意涵掌握定调,都是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

《人民日报》社论一个词𢑥代表什么意义、《环球时报》的表态想要传递什么讯息、国台办记者会稿的一个称谓又代表什么眉角,全都有复杂的政治诠释。唯有挖出史料,研读前因后果,才能正确理解中国政治。

作者卢跃刚在不少地方提醒读者赵紫阳写作的关键词:文章中不断出现「但」、「但是」,就是在做防卫性辩护,谨慎地立于可迴旋之地,伺机寻找突破。文章中出现「可以⋯⋯可以⋯⋯也可以」,就是已经找到突破缺口,但是不能明目张胆,只能给予一丝丝例外的空间。从中共建国的1949到文革结束的1979之间,中国根本就是一个乌烟瘴气、天怒人怨的环境。任何雄才大略的人,在毛泽东这只狂犬病患者的领导下,都只能机巧地、苟延残喘地存活。赵紫阳就是例子。

赵紫阳的能耐,就是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展现:他在这种恶劣至极的环境下,还能在滑县做出一点「小确幸」的成绩,令毛泽东、周恩来刮目相看。赵紫阳即使抗命,都还能抗得不着痕迹,让毛与周欣赏此人。中央政策错了,赵在地方要如何阳奉阴违?中央要地方勐下杀手,地方要如何在自保的前提下小踩煞车?这,可不是简单的功夫。

大动乱时代,留一丝命脉

前述中国阴柔隐晦的咬文嚼字功夫,其实到今天都还没有结束。例如邓小平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十字路口,「开左转灯向右转」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明明是搞市场化、自由化,但是在毛泽东数十年淫威压力下,即使老傢伙死了,就是没有办法挑明了讲,只好拼命在文字上琢磨「差异」。

分明是私有财产,却偏偏要用什么「包产到户」去形容;分明是家𥚃私养了驴马,却迂迴说「交通工具不算财产」;分明是在搞自由化,却坚决反对自由化;分明是在走市场经济,却说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我认为,这种耍嘴皮嚼文字的功夫,不但官员炉火纯青,也渗透到庶民的生活。我们经常听到的顺口熘,就是耍嘴皮嚼文字的嘻闹版。

赵紫阳垮台是1989年的事,迄今已经30年。今天的局势与30年前相比有两方面大差异。第一、中国的经济实力今非昔比。三十年前,中国的GDP为四千五百六十亿美元,不到美国(五万四千八百二十亿)的十分之一;但是到2018年,中国的GDP是十三兆六千零五十亿,为美国(二十兆四千九百亿)的65%。中国的国际经济实力强了,它的政治氛围与决策模式,当然更值得台湾关注。

第二、三十年前还能在中国唿风唤雨的老人(邓小平、陈云、杨尚昆、李先念、薄一波等)如今皆已入土。这些老傢伙都是打过仗、杀过人、经歷过文革、见识过毛泽东病态的人,心理上观念上思想上都完全没有国际观,一脑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本是旧石器时代的遗绪。他们作古了,时代总是正常了一点。

时代改变,僵化依旧

旧石器时代的老人死了,两岸关系有和缓一些吗?恐怕未必。这里的关键,就在「无产阶级专政」、在于「共产党指导主宰一切」的集体主义与集权主义。这个体制才是万恶之源,才是中国清洗维吾尔族、镇压西藏、压迫台湾的根。赵紫阳曾经想用他熟悉的圆滑技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大帽子底下,开拓「法治民主」的道路,无奈功败垂成。于是,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人说了算」。集权专政的特点是:最后的决定权一定收在一个人手中,三十年前是小邓,2019年则是维尼熊。

集权专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欧美民主国家的「纯粹市场经济」究竟孰优孰劣?赵紫阳三十年前显然相信市场经济、相信民主法治,尝试往自由民主悄悄挪移。但是中国最近三十年快速追赶,拉近其与美国的距离,又令一些人怀疑:是不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是新加坡的「家父长式市场经济」,比欧美民主经济更好?更有优势?更有效率?

赵紫阳虽然有心走上西方民主经济之路,但是他的尝试没有实践的机会,大环境被天安门学运打乱了。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欧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我在此无法详析。简单地说,川普上台后的美中形势,与柯林顿、小布希、欧巴马时期完全不同,需要不同的思考与分析。川普的企图,似乎是要与中国玩一场「围堵」之赛局。「围堵」原本是1950年冷战时期的概念,由凯楠(George Kennan)所提,被国务卿艾其逊(Dean Acheson)採纳。但是当年的围堵是地缘政治面的,21世纪的围堵却是经济面的。将来美中斗争谁主沉浮,至少还要20年才能看出端倪。

六四事件扭转了一切

就六四事件而言,卢跃刚认为赵紫阳处理天安门学运是不及格的。他高估了自己的地位与实力,低估学生运动十几万人的复杂,也错估了老军头不把人命当命的狠悍。毛泽东向外宾介绍邓小平的句子是:「你别看他个子小喔,他可是歼灭过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喔。」百万人命都可以歼灭了,几万学生又算得了什么?赵氏处理过不少抗争,也都游刃有余。但是1989年学生运动显然不同,赵紫阳没有看清楚局势。

赵氏如果没有前述低估、高估、错估,真的要保护学生,真的要少流血,就只能自己「及早」处理学运。等到学生绝食、调性越拉越难收拾,就只有邓小平军队出手一种结局了。

虽然赵紫阳危机处理的判断失准,但是我相信他是过去七十年极少数还有人本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高官。从河南滑县书记,到广东、四川书记,经歷三反五反、人民公社、大跃进、文革,赵紫阳始终坚持「最小伤害人命」原则。他约束杀虐地主、把人民公社大锅饭规模做小、在大饥荒中尽量给人民活路、在严重左倾的政治氛围下开一点自由自主的善门、在僵化框架𥚃努力试点突破,他真是努力「在猎户队伍中吃肉边菜」。

这样的善念与积极,在一片肃杀的集权环境中,弥足珍贵。可惜在六四屠杀之后,唯一还有善念善心的政治人物,也下台软禁、去世了。将来的中国政治,令人难以乐观。

※本文摘自《牧羊人读书笔记》(朱敬一着,印刻文学)。新书订于5月4日出版。


几本关于赵紫阳先生的书 卢跃刚- 赵紫阳传: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 错漏的地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