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的过程—5、提审
提审是留置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整个案件的走势与成败。被留置者绝大多数的笔录都来源于一次次的提审,所以担任此责的都是专案组的得力干将。他们必须对党忠心耿耿,政治立场坚定,需要有缜密完整的思路,甚至要具备一定的表演天赋和心理暗示能力。
提审时机的选择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专案组的核心人员根据案情发展,通过监控画面捕捉到被留置者情绪的细微变化而决定的,这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才能实现。提审往往都出现在被留置者思想意识最薄弱,体力和精神状态最差的时刻。
留置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被留置者往往因为无人交流而极度痛苦,所以一定会十分盼望办案人员来提审询问,那种焦虑急躁的表现会通过监控画面清晰的展现在办案人员眼中,可他们却偏偏迟迟不现身。这是专案组的惯用策略,目的就是为了磨掉被留置者的锐气与耐心,进而一击制胜。
提审一般由一位办案经验相对丰富的主审和一位负责实时记录的副手,外加一位负责协助的后备人员组成。主审掌控进度与节奏,全程与被留置者对话,会根据具体情形采取不同的问讯策略;负责记录的办案人员,除了专心在键盘上忙碌的敲击外,也偶尔会插话补充,显示一下存在感;而另外一名后备人员则没有具体分工,他的职责是为了防止出现突发情况或对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出迅速反应。
提审的时长不确定,有时仅仅只有一个问题,几分钟解决。有时候会形成“拉锯战”,往往会持续几个小时。
随着一次次的提审,双方也没有刚开始时那么的剑拔弩张了。这个阶段,如果进展顺利,年龄偏大的办案人员经常会表现出兔死狐悲的复杂心理,而年轻人则会露出乘胜追击的狂热情绪,力求在被留置者身上寻找到更多的突破口,谋求更多的利益。
我那时候的主审姓陈,年龄略长于我,提审过程中相对温和,基本没有过于激烈的言行,偶尔还会好言相劝。或许是上层震怒于他对被留置者过于宽厚仁慈的态度,又苦于案件进展速度过于缓慢,在留置的后半阶段,专案组进行了人员调整。在之后的提审中我再没看见过那位陈老兄,听说调离到别的案子了。结果不出我之所料,他的接替者不到四十岁,对我就是严厉打击的态度,始终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据说,因为办案得力,他在案件中段被火线提为副组长。
在留置快结束的时候,我本来想恭维这位副组长几句,祝贺他因我荣升。不过看到他对我那鄙夷的神情,刚到嘴边的话我还是咽了回去。尽管对他没有好感,但我还是能理解他的做法。祝他前程似锦的同时,也希望他好自为之。
当然,如果被留置者始终没有被突破,双方仍然处于胶着状态的话,提审中的气氛将会更为紧张。可以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来形容:“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随着对抗升级,办案人员会慢慢失去耐心,问讯过程中往往就会出现这样不和谐的对白:“你再不交待,想想子女的前途吧”,“别硬抗了,外面已经树倒猢狲散了”,“某某已经揭发了你的违法事实,别心存侥幸了”等等等等。办案人员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攻心来施加压力,攻击被留置者的软肋,获取被留置者的口供。
当然,提审并不一定都能获得令专案组满意的结果,极少数一言不发的被留置者也会让办案人员无计可施。但是,在内、外办案人员的努力下,就算没有有效的笔录,在确凿的人证、物证、书证面前,被留置者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随着一次次提审的结束,随着被留置者一个个鲜红刺目的手印按在笔录上,一个个公职人员的职业旅程戛然终止,一个个党员的政治生涯轰然崩塌,一个个座上客黯然离去,一个个阶下之囚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