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不许中国拿金牌?

不许中国拿金牌?

读者投稿 08-05 15:23 1026次浏览 0条评论

《纽约时报》的偏狭令人震惊。

制度差别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牢不可破的心理优势,并且逐渐泛化成某种可笑的道德优越感,一旦他们将镜头对准中国,自诩行业标杆与专业表率的西方媒体,立刻自觉抛弃职业精神。他们是如此执迷于扮演一个高高在上的审判者,将所有“不相同”视为“不合理”,他们似乎娓娓道来的理性说教,实际上充满了孩童式的片面的情绪发泄。

连续数天,纽时重点推荐了一篇文章——《不惜一切代价:奥运金牌背后的中国体育举国体制》,该文称“中国为培养运动员设定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国家的荣耀赢得金牌。银牌和铜牌几乎都不算数。”“中国派出413名运动员参加东京奥运会,目标是金牌榜的前列位置,尽管中国公众正越来越留意运动员个人做出的牺牲。”

报道向读者“科普”中国体育体制的“残酷本质”:“为了最大限度地拿金牌,政府把重点放在那些在西方资金不足的不太知名的项目,或那些有多枚奥运金牌可赢的项目上。”“女子举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成为比赛项目后,一直是北京奥运金牌战略的理想目标。对大多数体育大国的运动员来说,这项运动是小众事业,这意味着西方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在争取资金上有困难。而且举重比赛有多个体重级别,有拿下四枚金牌的可能性。”

纽时进一步“客观”地指出,“从中国体育官员的角度来看,举重对中国大众没有吸引力,或者被输送进这个系统的青春期前的女孩根本不知道这项运动的存在,都无关紧要。一面巨大的中国国旗覆盖着国家举重队在北京的训练中心的一整面墙,提醒着举重运动员们,他们有责任为国争光,而不是为自己。”

这篇文章的作者实际上可能并不关注体育,也许从来都没看过奥运会,她对中国举重绝对实力的解读无疑狭隘。举重从来不是所谓“不太知名的项目”或“小众事业”,相反,这项运动在美国有远超中国的受众基础,2012年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SGMA)的统计显示,全美参与举重运动的人口多达3900万,甚至高过篮球、棒球等热门运动。美国想举重的人并不少,其举重国家队成绩惨淡,是因为缺乏政府经费补贴,及缺少专业化的系统训练,但中国的举重运动员们不必为此担心,他们的职业生涯会得到各方面的充分保障。也许这位作者更应该去呼吁如何为美国举重国家队提供更多支持,而非嘲讽中国的全面保障。

至于所谓中国举重运动员只是在“为国争光,而不是为自己”,这样的诛心之论更加大可不必,在8月2日结束的女子87公斤以上级举重比赛中,美国运动员莎拉·罗伯斯(Sarah Robles)获得铜牌,如何区别她是“为国争光”,还是“为自己”?

纽时的文章沉迷于刻画中国体育事业“非人道”的面貌,“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每名奥运冠军的成功,意味着成千上万其他孩子的不成功。对那些被淘汰下来的运动员来说,生活往往很艰难: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身体受了伤害,在体育系统之外几乎没有就业前景。”“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仍在继续自己的计划,为跆拳道、皮划艇、帆船等项目制造运动员。能把子弹堆在手掌上的孩子被派去练射箭。双臂展开长度令人赞叹的农村女孩被指挥去练举重。”

这种对选拔机制的简单指控显得义愤填膺,像是在法庭上激昂的宣读控诉,但竞技体育的选拔哪里不是千不存一,难道每个热爱游泳的美国人都能够参加奥运会?那些成绩不佳被淘汰的美国运动员们,又有谁为他们的“艰难”和“伤害”买单?中国有不少体育项目的市场化与产业化程度严重不足,只能依靠政府投入维持,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但同样应当看到变化在许多领域已经出现,退役运动员的状况相较过去已有很大改善,比起只能靠业余热情参与运动事业,至少中国政府为在役运动员提供充足支持,令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纽约时报》说,“中国政府的重点一直是那些可以通过机械动作来完善的项目,而不是那些需要多个运动员不可预测的互动项目。除女子排球外,中国从未获得过大型集体项目的奥运金牌。”“北京的策略在东京奥运会上已经奏效……中国占主导地位的项目集中在奥运赛事的第一周,美国的优势则分散在奥运会多个项目上。”

迄今为止,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30枚金牌,共65枚奖牌,美国获得22枚金牌,共66枚奖牌。奖牌分布上,中国在射击、举重、跳水、游泳、羽毛球、竞技体操项目上均有5枚及以上奖牌入账,在赛艇、蹦床体操、帆船、摔跤项目上均获2枚及以上奖牌,此外在三对三篮球、击剑、场地自行车、田径等项目也有收获。

反观美国,目前66块奖牌中,高达30枚集中的游泳项目上,金牌更是半数来自游泳,余下项目中,只有田径、射击和竞技体操有超过5枚的奖牌入账,谁的优势真正“分散在奥运会多个项目上”,谁实际上才是依赖机械动作项目的国家,一望便知。

作为全人类的盛事,奥运会是运动员们展现训练成果的最佳庆典,也是他们实现自己梦想的终极平台,所有运动员的努力和拼搏都应该得到尊重。各个国家的优势项目固有不同,基于自身产业环境和市场氛围的培养机制当然因之产生差别,这不能成为简单的高下之分的依据,更不能成为贬低甚至蔑视运动员成果的准衡。

《纽约时报》应当为自身的偏狭感到羞愧,它寻找一切机会试图宣扬其偏见,将一场体育盛会拆解为肮脏的工具,不断炮制出如这篇文章一样的,只是持续呢喃陈词滥调的意识形态“八股文”。

也许对纽时来说,只有中国在奥运会上毫无斩获才是合理的,但遗憾的是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二十大人事调整 灵魂的拷问,选择民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