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需要实现的“第五个现代化”
新冠病毒(SARS-CoV-2)继续在全球肆虐,近期又掀起了新一轮疫情海啸,中国大陆即便严防死守也难免有漏网之鱼,除了河南与天津被病毒攻克,上海近期也传出疫情消息。1月13日,上海新增2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随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发现确诊病例的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愚园路228号,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不过,与内地其它城市按照行政区划划定的“中风险区”不同,这个“中风险区”是一家奶茶店,面积只有20余平方米,创下了中国疫情防控先例,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小的疫区。
这让上海疫情防控再次成为中国舆论场讨论的热门话题。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就一直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对象,和作为对比经常有人要求其它中国城市学习的榜样。这是因为,不同于其它中国内地城市经常搞“一刀切”式的严厉防控措施,上海对疫情一直实施“精准防控“,即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通过“瓷器店里抓老鼠“式的精准防控,阻断疫情传播,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与社会正常运转的干扰,取得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运行的最佳平衡效果。
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和北京在疫情爆发后即切断国际航班并要求入境人员必须附加隔离更长时间才能进京不同,上海仍然保持着密集的国际航班起降频率,是中国在疫情期间与海外交流的最重要窗口,但迄今为止,这个城市并没有因此爆发过大规模局部疫情。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口最密集、人口与商业流通最繁忙的城市,按理说相较于其它城市会更有利于病毒传播,然而几次疫情侵入威胁,上海都能迅速清零,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又从未像其它内地城市那样采取过严厉的封城堵路政策,也从来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
作为对比,位于中国中西部的另一个核心大城市西安,不久前为应对当地局部爆发的疫情就采取了严厉封控措施,结果虽然遏制住了疫情,却在舆论场酿成了一场“大型翻车事故”。好几起在此期间发生的次生事故,严重损害了当事民众的利益与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形象,使得不少人甚至对是否应继续坚持“动态清零”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西安的经历并不是孤例,过去两年,中国疫情防控虽然取得极大成功,在世界疫情灾难中“风景这边独好”,但是因为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再加上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落后,动辄像西安这样滥用“一刀切”政策,习惯于采取层层加码式的严厉防控,严重影响到局部社会运转与一般人的就业收入,不少人正开始躁动焦虑,连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动态清零”也开始面临质疑,如何在疫情防控中结合实际尽快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第五个现代化”水平成为一个很具现实意义的话题。
2013年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概念,并将之标定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多维新闻称之为中国要实现的“第五个现代化”。2019年中共还专门安排了一次党的中央全会讨论如何推进这个现代化。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前“四个现代化”,“第五个现代化”是非常抽象的论述,如何让人认识并不容易。但是,新冠疫情防控让很多中国人体认到了这个现代化维度的重要性,同时也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对西方制度与社会治理能力的某些迷思。西方的制度设计或治理模式就是现代化,或者说西方就代表了现代化吗?恐怕未必,至少在危机时刻的社会动员与疫情防控上体现不出任何现代性。反倒是中国,无论在社会动员、疫情防控,还是在政府应当为人民生命健康负责的价值理念方面都令人眼前一亮。两年来,疫情在欧美已经造成数亿人感染,上百万人因此丧命,绝大多数欧美国家在防疫失败后只能被迫选择“与病毒共存”,而一向被认为不够现代化的中国却成为全球防疫模范生。
如今,在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中国正表现得越来越自信,但是也必须承认,在地方政府层面有很多地方在社会治理实践上距离这个现代化目标还相当遥远,其主要表现,就是一些政治官僚为了政治保险或政治投机,喜欢搞形式主义的“一刀切”措施,在实际治理中往往失之与“左”,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疫情防控也是受灾区之一。在各地经常上演的疫情防控风暴中,唯有上海始终如一,坚持以“瓷器店里抓老鼠”式的精准防控方式,为如何以最小成本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提供了最好样本,也为中国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第五个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最好范例。